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计量趣谈

古代城墙的面积单位——雉、堵、板

发布时间:2011-06-01 作者:丘光明 来源:http://www.jlbjb.com/ 浏览:8708

度量衡系列故事——

古代城墙的面积单位——雉、堵、板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丘光明

  “雉”(zhi)是古代测量都城、宫室的专用单位。《礼记·坊记》载:“都城不过百雉”。《考工记》:“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制雉,城隅之制九雉”。西周时,天子与诸侯国、诸侯国与士大夫的城墙和宫室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决不允许僭(jian)越。为保证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周天子在一段时间还要到各地区巡视。

“百雉”之过

  《左传》中有一则关于“百雉”的故事:郑武公的妻子姜氏,生了两位公子,长子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因生庄公时难产,所以姜氏厌恶他而偏爱次子共叔段,曾请求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可是武公不允许。后来庄公继位,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封地,庄公只好把“京城”这块肥地分给他。共叔段在母亲的怂恿下屡有夺权之心,自从得到京城之后,便擅自扩大城属范围,加强防卫。郑国大臣祭(zhai)仲看到后,非常担心,对庄公说:都城的大小,先王早有规定……士大夫的都城如果超过百雉,将是国家的隐患,现在京城这个地方,城墙早已超过规定范围,必然会发生叛乱。庄公对祭仲的警告表面上置之不理,暗中却早作好了准备。不久,共叔段果然在其母的内应下,发动了叛乱。胸有成竹的庄公很快就将叛乱平息了。共叔段也被赶出了国境。这个故事说明,在先秦都市的等级是用城墙规模来衡量的。

“百堵皆兴”之歌

  古代筑墙用两块木板相夹,两板之间的宽度就是墙的厚度,板外用绳系紧,在夹板间填满土、夯实。《诗经》中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西周时兴修宫室的盛大劳动场面:“束板以载,作庙翼翼。捄(jiu)之陾陾(reng)。度(duo)之薨(hong),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大意是说:用绳把板紧紧地束起来吧,以作宗庙(宫室)。把土聚起来吧,快快地夯实,快快地测量。板满筑迄,上下相承载,修整好墙面,成百堵的墙就立了起来呀!

  当时筑墙的方法,是把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木板用绳子束紧,填上土,夯实。一板一板地从下往上摞。根据“都城不过百雉”等记载,历代许多经学家都作了注释。郑玄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二(三丈)为雉;杜预在注解《左传》时说:方丈曰堵,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孔颖达说:一丈为板,板广二尺,五板为堵,一堵之墙长丈、高丈;三堵为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总览各种文献和注释,可以总结如下:一板是高二尺,长一丈;五板加起来的高度为一“堵”;“三堵”为一雉;“一雉”即高一丈长三丈。在郑州商城的断垣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板一板往上摞的痕迹。

  “板”和“雉”这两个单位似乎早已不用了,可是这种筑墙的方式却一直被我国北方农村延续下来。“堵”作为一种民间惯用的单位,也被保留下来了。

“士弥牟”之谋

  板、堵、雉测量单位的制定,一方面被统治阶级用来维护他们的封建秩序;另一方面在建筑单位的运用中,也促进了大型工程更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我们不妨说说士弥牟的故事。

  西周后期,周天子已名存实亡。春秋时周敬王为了避免叛乱,于四年(前516年)派使臣到晋国,请求帮助修建成周,晋侯会同各诸侯商定人力、物力的摊派,共同为周天子修筑都城,并令士弥牟任总工程师。士弥牟“计丈数,揣(chuai,测量)高卑(bi,位置,与高相对),度厚薄,仞(ren,测量深度)沟洫,物土方,议运迩(er,近),量事期,计途庸,虑材用,书堠(hou,路程)粮,以令役于诸侯”。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动工前,士弥牟首先认真地测量了即将建的王城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并且规划出城内沟洫的位置和流经地区的里程,计算出整个工程需要多少人工、材料和土石方,甚至连各国劳动力的往返里程,要吃的干粮数量,都作了认真地计算和规划。真是做到了运筹帷幄、高屋建瓴了。可见在两千多年前,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不但建立了简单、实用的度量衡制和各种测量工具,而且由于计量和测量的需要,还促进了各种运算。

分享到:
通知 我要参加 我要参加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