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资讯

“三足鼎立”论计量--第四届中日韩计量测试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杜吟 浏览:1334

     一衣带水的邻邦,相互渗透的经济、技术。
  2007年3月7日~13日,继2006年中国第三届研讨会之后,第四届中日韩计量测试研讨会再度在韩国举行。三国共话计量测试领域技术,各自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日本:远程“诊断”和组合秤引人注目
  漫长的5年零4个月,但对于常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研发的科技项目而言,时间又显得太短。
  2007年3月7日,距离2001年10月22日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5年零4个多月,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日本的科学家将远程校准技术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据日本国家计量院专家松本弘一介绍,不出实验室,就能对远在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医院医疗设备做出校准,而这还只是日本计量器具校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内容之一。从2001年开始,日本通过使用信息网络、光纤网、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通讯信息网络技术,至今已在时间频率、长度、电学辐射、温度、振动、力学等计量领域内进行了近20项的远程校准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有些项目已经应用到生产、试验当中。
  将被校仪器放在客户使用的地方,通过互联网与传递标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目的,这就是远程校准。2001年的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远程校准还只是停留在论文研讨阶段。
  “当时,仅在电学无线电专业有远程校准技术应用的例子。日本近6年的工作,已经将该技术推进到多个学科领域,这不能不说是继实验室检测、现场在线检测后的一次革命。”参加此次第四届研讨会的一位中国代表说,尽管远程校准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克服因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量值溯源障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国际贸易。
  同时,这位代表还呼吁:中国应当密切跟踪这一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计量器具的远程校准和控制,从而最终实现不出家门、厂门、院门、国门,就可以将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甚至国际基准。
  除了前沿的课题研讨,日本石田和大和制衡株式会社等企业代表对于组合秤的介绍,同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组合秤解决了不可分割的商品多年来不能准确定量包装的难题。
  例如称重150g的青椒,过去人工称重,由于每个青椒从30g到60g不等,放置3个青椒重量可能不足(如38+42+36=116g),多加一个又可能超重或仍然不足(如116+41=157g,超重7g;116+30=147g,少了3g)。
  虽然日本计量法规定:对于特定的商品允许其重量公差(即误差)为负值,如对于重量在50g~100g不易计量的商品,像腌制物、面类、海草、冷冻食品等,允许其误差-3g;对于以体积计量的商品,如50mL~100mL的瓶装蔬菜汁、酱油、酒饮料等,允许其误差-2mL。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即便是在公差范围内也是不应该的。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日本于1972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组合秤,经过多年的改进,如今组合秤的使用已进入成熟时期。
  据日本大和制衡株式会社总括管理部营业开发课片山兴二提供的资料介绍,组合秤利用集合滑运(传送)装置原理,可以同时传送大小不同,重量各异的青椒,使其能自动组合称出150g的青椒。
  这同样是计量科学上的一场革命,它实现了准确计量、公平交易的目的。片山兴二算了这样一笔账:对于一个糖果企业而言,如果包装100g的糖果,用原来的自动秤平均每个包装约为104g,而组合秤可以从1000个以上的糖果中自动组合出最佳重量值,每袋约为101g,这样每袋的差值就是3g。如果该企业一天生产2万袋,则一天差值就是60kg,假设其价格为500日元/kg,一个月按20个工作日计算,则一年(60kg×20日×12个月=14400kg)可减少损失72万日元(500×14400)。而且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过去10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3人即可完成,7小时的工作现在4小时即可完成,生产量较前提高了1.5倍。
  韩国:围绕产业做强技术为韩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计量科研,并将其成果最大限度地迅速转变成生产力,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韩国计量技术机构最大的特点。
  “从3月7日到13日,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们时时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国的一位代表介绍,无论是倾听韩国代表团的发言,还是参观韩国计量技术机构看到的实况,他们感到韩国的计量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意识:为产业服务。
  始终把未来韩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测量技术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就是韩国国家计量院的使命之一。该院代表介绍,除了做好国家规定的计量工作以外,该院还肩负起了帮助企业随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测量问题,帮助企业培育测量方面专业人才的重任。
  在韩国产业技术试验院,代表们还了解到,该院隶属于韩国产业资源部,主要任务是负责韩国产品的试验评价及品质认证,但同时还对企业提供设备的技术管理、计量器具、防止环境污染、医疗器械试验等产业现场所需的各种技术支援业务。而韩国计量测定协会目前也正积极介入对韩国定量包装商品K-MARK制度(定期包装计量管理自愿制度)的推行。
  对于韩国计量工作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韩国的BearingPoing公司曾于2004年作过专门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仅韩国国家计量院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包括间接效果),2003年为8125亿韩元(约合8.6亿美元),近10年通过校准、检测等直接创造的价值为8600亿韩元(约合9.1亿美元)。
  中国:C-MARK制度领步亚太
  中国C-MARK制度的深入贯彻、发展特别引起日本、韩国关注。所谓C-MARK制度,就是中国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推行的、加强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的一种自愿性管理制度。
  2001年,中国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规范》(下称《规范》),允许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在其定量包装商品的包装上打印“C”标志。“C”为英文“中国”的头一个字母,是证明生产者的计量保证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的标志,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规定式样。
  据质监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是在亚太地区最早推行C-MARK制度的国家,由于成绩突出,中国曾于2003年应亚太法制计量论坛邀请,在越南的亚太法制计量论坛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此后,韩国、日本在中国的带动下,也相继开始在本国推行K-MARK制度和J-MARK制度。据悉,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将于2009年在成员国之间推行IQ-MARK制度。
  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这项工作在中国推行,由企业按照《规范》先行自我评价,以自我声明的方式自愿向省质监局提出申请,由省质监局核实后才能颁发合格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申请企业应提交的材料包括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表;企业计量管理文件;企业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表等。如2007年4月3日,河北省质监局经过核查,对全省27家企业的266个品种的定量包装商品批准使用了“C”标志。
  为配合“C”标志制度,自2001年起,国家质检总局还加大了监管力度,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抽查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每年组织两次,分别对15个省的10类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抽查,对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企业公布其“黑”名单,对不合格的食品类生产企业,还建议与QS制度结合,予以严肃处理。
  “交流的虽然是很少的一部分,但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位中国代表深有感触地说。韩国、日本的经验说明,对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一定要有的放矢,市场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检测技术,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手段。计量技术机构也只有与经济、科技、市场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订购产品 订购产品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