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供电、信息等网络易遭雷电袭击 (2004-05-26)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新华
浏览:2376
夏季将至,电闪雷鸣的强对流天气可能会频频光顾。此间专家近日提醒,城市里日益密布的计算机信息、通讯等网络以及地铁、电力的供电网络,正在成为雷电袭击的主要对象。城市防雷系统中应加强对此类雷击灾害的预防措施。
上海市防雷中心主任王建初说,过去防雷主要是防“直击雷对高大建筑物的破坏”,但随着城市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各类计算机网络和通讯设施越来越普及,雷电天气中的感应雷对此类“弱电”系统的袭击概率更高,造成破坏后影响更广,间接损失更大。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最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49.9天,属于多雷地区。专家说,与过去相比,上海雷电发生率略有上升,人员伤亡事故也有上升迹象,前年接报的遭雷击死亡人数为5人,去年增至6人,今年尚未入夏,已经一死一伤。
但与直击雷造成的个别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比,感应雷造成的网络运行中断等事故,影响面更广,损失更大。据统计,上海各类雷电事故中,由感应雷造成的占到80%。去年,上海一段地铁线路在一个雷电天气中遭感应雷袭击,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运行中断。同一天,浦东局部地区电网遭雷击,电力供应短时中断。
防雷专家侯柳解释说,城市供电系统、计算机网络、程控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都是靠“集成电路芯片”运行的。芯片正常运作时电压在5伏至12伏之间,网络操作人员甚至要消除身上的静电才能入室操作。如果没有完善的防雷系统,1公里之外打雷,这些“弱电”系统就会感应到浪涌电流,遭到感应雷击。
据上海防雷中心在全市的检查中发现,目前上海城市防雷系统中对防感应雷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在建筑设计等标准中,刚刚新增了防感应雷的内容,社会有一个接受过程。据估计,目前上海新建楼房未加装防感应雷设施的超过50%,特别是有电梯的大楼,如果没有防范措施,遭遇雷击,电梯很可能失控。二是一些单位虽有措施,但日常检测维修不足,设施老化,又觉得“遭雷击概率很小”,舍不得追加投资,隐患较大。三是安全检查覆盖面不广,管理处罚的力度也较弱。
据介绍,目前国内第一个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有了标准,防雷管理部门就可以定期对一些重点部门进行安全检测,如有问题,责成其整改”。专家提醒,完善的防雷装置应包括避雷针、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和其它连接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