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纪念我国获取首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25周年 (2004-09-23)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1297
“1979年9月17日,在陕西武功机场,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研制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试飞成功,为我国获取了第一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标志着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暨纪念中国获取第一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25年大会上,中科院电子所所长阴和俊的话,让参会的老科学家们重温了当年成功的喜悦。
阴和俊说,到目前为止,电子所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已进行过几百次的试验和应用飞行,获得过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雷达图像,完成过几十次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应用飞行任务,在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及2008年奥运规划区、多年来的洪水监测、海洋监测、地形测绘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我国遥感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陈述澎院士说,在我国拥有这项技术以前,外国人根本不让我们参观有关的技术设备。如今,我们的技术设备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实现了我国合成孔径雷达走向国际舞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
陈述澎还指出,遥感应用已进入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的新阶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他呼吁,我国的微波成像技术应走出实验室,脱去神秘的外衣,争取社会和市场的支持,加速产业化。
中科院空间中心姜景山院士也指出,由于缺乏遥感数据应用的管理部门和用户需求牵引机制,我国在该技术应用领域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科技部有关官员表示,国家对合成孔径雷达所获取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很迫切,今后应加大其应用方面研究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