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隐性的伤害。当我们使用电脑、听MP3、看电视、接打手机时,电磁辐射便如影随形。与之相处的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侵害。
不光手机、电脑、家电等电子设备,甚至连霓虹灯都可能发出干扰信号,使人的大脑繁忙异常不得休息,从而产生头痛、精神紧张和压力等症状,这些因电子产品产生的过量电磁辐射对人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有人称其为“电子病”。
名词解释
什么是电磁辐射?
任何带电体周围都存在着电场,周期变化的电场就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一些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现代办公设备、高压输配电系统等,都有可能造成电磁污染。电磁波按频率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一般来讲,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人体影响越大,微波的影响最为突出。
彩电、家用电脑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超短波,微波炉、通讯类手机等在使用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属于微波范畴。
现状
辐射成电脑质量隐疾
由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电脑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脑产品在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和软硬件支持性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不够稳定。一些产品电磁兼容性中的辐射骚扰、传导骚扰指标超标。
辐射骚扰是电脑工作时向空间发射的一种电磁波干扰,这种干扰会影响其他电器特别是高灵敏度电器的正常工作;传导骚扰则会影响在同一电网内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像组成整机系统的主板、显示卡、开关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若选购不好都会引起辐射骚扰超标。
电磁辐射成新污染源
医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起视力、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发生。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元素。
以我们最常接触使用的电脑为例,电脑的终端是CRT监视器,它的原理和电视机一样,当阴极射线管发射出的电子流撞击在荧光屏上时,即可转变成可见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且在VDT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长期受电磁波辐射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对策
10项防电磁辐射技巧
对于电脑的电磁辐射的危害,目前可采取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种方法。被动防护法,就是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和注意使用方法外,采取给经常接触和操作电脑的人员配备防辐射服、防辐射屏、防辐射窗帘、防辐射玻璃等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电磁辐射的伤害;主动防护法,则是从电脑电磁辐射的“源头”??显示器和机箱等部件下手,将其消灭或屏蔽。
另外,对于大多人来说,除了每天必须面对电脑之外,还会和很多的电子设备相接触。为了自身的健康,对这些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是要积极防范的。下面就为您推荐10项“全能”技巧,来防范电磁辐射。
技巧 具体措施
少用会儿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别让电器扎堆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勿在电脑身后逗留 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离远点儿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开启后要离开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弄几瓶水吸电磁波 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合适的阴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减少待机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一个小时及以上)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及时洗脸洗手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该吃就吃补充营养 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还可多饮茶水,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接手机别性急 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充电时则不要接听电话。
穿防护服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现代化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