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2%的癌症可能由CT造成!
报告警告说,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于CT扫描技术的滥用导致两千多万美国人,特别是儿童,遭受了不必要的“超强X光”的辐射,使得他们面临更高的患癌风险。北京肿瘤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曹琨认为,美国的研究报告是基于当地的状况推断出来的,我们不必因此就对CT检查产生恐慌。
CT检测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的某一部分,在一定厚度的层面上进行扫描。当X射线射向人体组织时,有的射线被组织吸收,有的则穿过人体被检测器官接收,产生信号。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的疏密程度不同,X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检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就有了差异。将这些有差异的射线信号,接收后转变为数字信息,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荧光屏显示出图像。
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CT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它能使人体内的器官以立体的、高分辨率的形式显示出来,更真实、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帮助医生分辨病因。整个过程中,患者并不会感受到痛苦。
但另一方面, CT致癌也并非空穴来风。CT发射的X射线对人体细胞有一定杀伤力。如果X射线的照射时间过长,或者剂量过大,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可能诱发恶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等。
曹琨告诉记者,对于正常人而言,做CT检查的机会非常少,偶尔一两次检查,照射的时间非常短,剂量也很少,并不足以导致癌变,即使有极少数细胞遭到破坏,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也能将其吞噬或者清除。即使是肿瘤病人,每次CT检查使用的剂量也远比化疗时使用的剂量少得多。
“CT是一个必要的检查,像我们这些在放射科工作的医生,每天都跟X射线打交道,如果说有那么强大的危险,那我们都完了。你可以调查一下放射科的老大夫们,长寿的很多呢。现在非常有名的老教授都是八九十岁。”曹琨说。
但是,确实存在着CT滥用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射线检查,而有20%的检查是无临床意义的。按此比例,我国每年有5000万人次不应接受X射线的照射。
对此,曹琨解释说,有的人经过其他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而医生也并不认为他属于高危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做CT检查,而且检查后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这种情况就属于“无临床意义”。
某些医院,尤其是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中小医院,为了创收,不管必要不必要,医生都会劝说病人进行CT检查。而医生开一张CT检查单子,都会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曾被媒体曝光的江西某医院:就有病人一天被做了10次CT!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病人在一家医院接受了CT检查,当他到另外一家医院进行治疗时,往往这家医院还会要求病人再进行CT检查。因为,原来的CT片子要么原医院不提供,要么后一家医院不采用。
此外,一些病人也常常会主动提出要进行CT检查。他们认为,CT扫描是一项高科技成果,能及时发现身体内的肿瘤。正因为如此,部分单位体检中,也包含CT扫描,员工往往将其视为公司福利。
曹琨告诉记者,当病人主动提出CT检查的要求时,医生通常不会拒绝。不过,这有时也实属自我保护的无奈之举。
“病人怀疑自己身体不适,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不让他做检查,最后真的出了问题,就会说医生漏诊。所以,医生为了避免自己可能面临的医患纠纷风险,宁愿让病人多做一些检查,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
曹琨认为,还是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CT检查。而医生安排进行一次CT检查,也一定是有原因的,需要进行CT检查时,不应该抵制。这样才能准确、快捷地确诊疾病,有利于及早正确施治,早日恢复健康。
2002年,卫生部颁发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
“对于必须接受CT检查的病人,要求医生尽量采用低剂量扫描。检查时,也要求医生告诉病人X射线对健康的影响,并对生殖器这样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比如穿戴射线防护服。对于育龄妇女、孕妇及婴幼儿,要求医生尽量避免给他们做CT检查。”曹琨说。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