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地方动态

让公正的天平更精准

发布时间:2008-07-17 作者: 来源: 浏览:762

    “缺斤短两”无奈的贸易隐痛

      日前,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重量鉴定人员在对一批进口集装箱所装铬矿实施重量鉴定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集体短重”现象。同一船货、同一个发货人、同一个收货人,不同的两个提单,每一个集装箱内货物的实际重量都比装箱单上列明的重量少几吨甚至十几吨。鉴定结果显示两票货物实际重量分别为768.3吨和835.99吨,分别比提单列明重量短少95.695吨和100.67吨,短重率高达110.76‰和107.48‰。这样高的短重率在江苏连云港鉴定史上十分罕见。连云港局立即为收货人出具了重量鉴定证书向外方索赔,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7133美元。

      这样的事例在连云港港口屡有发生,并非鲜见。仅今年上半年,该局共实施法定重量鉴定1747批次,重量1350.5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9.69%和32.83%,其中进口货物经鉴定短重25607吨,出证索赔金额1108.6万美元。

    电子眼明察秋毫

      连云港局为维护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缺斤短两”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创新港口监管新模式,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港口鉴定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让公正的天平更精准,有效维护了国家和贸易双方的利益。

      江苏连云港港口已成为我国各类金属矿主要进口地,衡重鉴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贸易双方的利益。为此,连云港局把电子监管视频监控技术成功引用到衡重鉴定工作中,对码头衡重过程实行全程数字化监控。该系统在地秤前、后各安装一个摄像头,在保存重空车数据同时,视频系统抓拍两幅图片,实时记录当时的情况。一条衡重记录将有4张图片相对应,从而真正达到了对进出口商品衡重工作实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记者在连云港局海港办看到,检验检疫人员坐在电脑前,对整个连云港码头的秤房进行实时监控,每一个秤房每一车的具体衡重数字,通过安装在秤房以及码头场地的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对贵重、敏感货物的装卸车辆拍摄数码照片。车辆装完货后,立即拍摄数码照片,由于数码照片上有准确的时间数字,这样就能准确地掌握装车车次。通过对秤房和车辆采用电子监控,杜绝了跑车漏衡或重复过秤的现象,确保了进出口货物重量数字的准确性,同时也加快了进出口货物衡重的速度,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该系统的成功运用也大大减轻鉴定人员工作强度。

    DV机辨别真伪

      随着连云港口岸集装箱量的迅猛增长,原有的人力现场查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连云港局研究开发了口岸集装箱无木质包装移动DV查验技术。该技术利用DV摄像机小巧,轻便、图像清晰的特点,在查验点对集装箱内进行拍摄,检查有无木质包装,检疫人员通过视频监视系统对查验的情况实时观看。采用这一技术后,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检验检疫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查验的准确性。该系统投入使用3个多月时间,共查验1021批次、20英尺集装箱2253只、40英尺集装箱296只,发现没有申报的木质包装18批次,发现带有木质包装没报检、携带植物材料及植物残留物、带有活体害虫和有毒有害气体甲醛超标集装箱等共15批次,有毒有害物检出率为1.4%,有效保证了连云港口岸的安全。

    新模式提升效率

      加强对衡器的管理是保证鉴定工作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为此,连云港局创新衡重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抓好鉴定工作质量。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检验检疫部门一旦发现衡器出现问题,立即要求停止该衡器的使用,并要求衡器所有者通知质监部门维修,待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衡重数据的准确性。加强对司秤人员的管理,所有司秤人员必须得到检验检疫部门的认可,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实行船前会制度,在船舶靠港前由船代召集、连云港局主持召开装卸船前工作安排和业务协调会议,参加船前会的单位有船代、货代、运输车队以及港方商务、作业调度、库场队等相关部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后,形成一整套严密细致的装卸货衡重方案。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管理,运输过程的监管是监督衡重最难管理的环节。连云港局实行严格的小票制度,实行四联单传递。同时,在装卸货物现场设置警戒线,使进出的车辆只能走唯一通道,防止漏衡错衡现象的发生。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