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动态

我国考古走进“数字时代”(2004-12-22)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1063
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的科学家将于近日前往陕西省岐山县,采用数字技术对本年度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周公庙遗址进行新一轮的“探测考古”。   此次“探测考古”一方面是对周原地区进行高光谱航拍,通过对异常光谱的分析寻找隐藏在地下的大型墓葬、城址等;另一方面是通过红外夜航辨别地下遗址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根据这两方面的探测情况,考古学家还可能对“疑似”遗址进行物探。   所谓“探测考古”就是通过电流、电磁波以及磁场等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让沉睡地下的文物映现在显示屏上。它是一种不用挖掘而直接探测地下遗迹、遗物的新考古技术。   “‘探测考古’是数字时代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主任杨林说:“数字时代的到来,使考古学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宏观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和微观的食物结构、农作物品种等通过数字模拟得到‘复原’,科学家由此对古代遗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中国的科技考古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科院遥感所就与地方文物部门合作对北京地区古长城、安徽寿县古城、镇江地区台形遗址等进行了遥感调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河南安阳地区殷墟、汉长安城、洛阳地区、赤峰地区的古城址、古墓葬群等进行过遥感航空拍摄考古。   近5年来,随着红外和远红外探测器、微波测地雷达,特别是声雷达和断层扫描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了地下无损探测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探测地面或地表下的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硬件支持。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紫禁城等逐渐纳入了探测考古的对象。   2002年,以秦始皇陵为对象的遥感与物探综合探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3年底,秦始皇陵考古队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察已经探明秦始皇墓室的位置、结构和深度。   虽然数字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考古专家仍然表示,它在考古中仍是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依赖。对于即将开展的周公庙探测考古,杨林坦言:“我们并没有把握能探测出重大遗迹,我们所掌握的这双‘科技透视眼’对地质环境和遗存的埋藏深度仍有一定要求。但即使取得部分成果,它在数字考古上仍有重大意义。”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订购产品 订购产品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