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政策要闻

2020年,江苏计量工作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0-03-16 作者:江苏省局计量处 来源:中国计量 浏览:3916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继续扎实履行计量监管职能,努力发挥计量支撑引领作用,为“十四五”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好基础。
新时期、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2020 年,计量工作怎么干 ? 让我们听听各地、各行业计量主管领导的心声——

嘉宾: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处长 许小明

寄语:
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0年,我省计量工作将紧扣“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做好“守住底线、营造环境、规范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发展”工作,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计量治理体系,提升计量治理能力。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提升监管履职效能

加强统筹规划,变“管理思维”为“治理思维”,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盲点、堵点、薄弱点,坚持法治思维、制度先行,加快推动建章立制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开展《江苏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可行性研究。组织人员深入市场、企业、计量检测和监督执法一线,分专题系统调研计量标准、计量器具、计量行为、法定计量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监管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提出监管措施和办法。

二是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机制。结合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调研和梳理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情况,制定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下阶段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的规划方案、具体要求以及相关管理办法,为我省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三是制定完善“双随机”检查细则。针对计量领域纳入“双随机”监管清单的事项,组织制定完善配套的检查细则,明确检查形式、流程、内容和后续处理办法。力争完成型式批准获证企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等4个“双随机”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的编写工作。

四是组织制定《江苏省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计量比对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各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履职效能和水平,完善省级计量比对工作程序和评价考核机制,与已发布的《江苏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江苏省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一起,为凝聚专家智慧、促进全省计量技术水平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二、突出计量科技创新,优化量传溯源体系

落实省局“拉高线”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好、创新氛围浓厚的优势,大力打造满足江苏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和量传溯源体系。

一是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转型升级。全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项左右,总数突破5200项。根据排查梳理情况,对于当地检定需求量大、应建未建的计量标准,应及时补齐;对设备陈旧、检定能力不足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实施升级改造;鼓励各地加快高端计量标准建设,填补省内乃至全国技术空白。

二是加强前沿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极大、极小、动态量计量,多参数、在线校准等方面量传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展计量测试嵌入产品研发、制造、质量提升、工艺控制中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重点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导航、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量传溯源技术难题。力争年内全省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5个以上,省局科技项目10个以上。

三是完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体系。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制修订建议,严把技术规范的立项关、审定关,切实提高规范质量。力争全年正式发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0部以上,下达制修订计划10项以上。切实做好规范全文发布和宣贯推广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技术规范效能。探索军地计量技术规范转化融合,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参与国家和国际计量规范的制修订。

四是开展省级计量比对工作。选取部分使用量大、影响面广的计量标准开展“一类比对”,省内建标单位均要参加,强化法制管理属性;选取部分技术水平高、代表性强的计量标准实施“二类比对”,建标单位自愿报名参加,突出技术交流、能力提升的作用。继续开展与环保、卫生、国防等部门的量值比对工作,确保关键领域量值准确可靠。

三、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维护稳定市场秩序

围绕“放管服”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相关要求,创新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计量监管。扎实推进民生、医疗、安全、环保等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继续部署开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法定计量单位、型式批准获证企业、定量包装商品和能效水效标识的随机抽查工作,不断完善抽查工作机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工作,让检查结果发挥震慑效应。深入开展基层卫生部门免费检定工作,保证医用计量器具准确性。切实做好全省动态汽车衡检定工作,探索“民用三表”到期轮换、智慧监管新机制。

二是加快计量监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总局强检平台,力争通过平台申报的强检计量器具总量突破400万台(件)。开发我省重点管理计量器具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计量标准器、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监管信息汇集,完成66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业务系统与总局平台全面对接,推动计量器具监管强检全面信息化。推进全省计量技术机构检测能力网上集中公开、动态维护,方便公众检索及后续监管。开发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和计量比对管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稳步推进计量示范创建活动。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继续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工作,在餐饮、超市、加油站、集贸市场等行业领域推行诚信计量承诺,完善计量惠民示范县、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评价机制,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不断完善计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市场主体规范计量行为,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四、强化计量服务保障,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产业和群众需求,拓展计量服务模式、提升检测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不断发挥计量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健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支持我省现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入服务相关产业,总结主要成效和好的经验做法,定期组织编制典型服务案例集。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中心力争年内通过总局验收。围绕我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需求,积极培育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争取批筹5家以上。围绕高端、综合量传溯源需求,积极培育省计量中心,打造特定领域量传溯源技术高地。

二是继续开展“优化计量 提质增效”活动。聚焦企业计量难点和痛点,提供“精准施测”服务。提高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全省范围内选定一批重点项目加以推进。继续开展“计量精准施测服务示范”活动,评选优秀案例,并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结合省局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组织全省计量部门深入千家民营企业免费提供计量咨询、培训和检测服务,助力质量提升行动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在前两年电能表、燃气表质量提升活动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仪器仪表质量提升行动。发挥省计量技术委员会的牵头带动作用,组织专家深入调研我省仪器仪表产业状况,梳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明确重点推动的产业目录,制定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省“苏检通”公共服务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切实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

四是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和服务。完成火电、化工、纺织等6类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工作指南,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分行业、分批次对全省1126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宣贯。全面应用能源计量审查信息平台,汇总全省能源计量审查数据,编制《江苏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现状报告》。鼓励各地深入调研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计量问题和需求,不断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服务。

五、推进计量基础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眼打基础、利长远,健全机制、练好内功,变“条线思维”为“集成思维”,大力推动计量共治格局加快形成,营造政府重视、百姓关注的发展氛围。

一是做好“国际法制计量大会”保障工作。今年10月,四年一度的国际法制计量大会将在我省召开,世界各国计量行政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代表200余人将齐聚苏州,就计量量子化变革、法制计量管理和国际计量合作开展交流。我省将周密部署,精心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展示江苏计量风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全面推动我省计量监管和技术水平提升。

二是强化全省计量队伍建设。针对基层监管和技术人员工作需求,继续加强计量法律法规和工作技能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全省计量检定人员技能大赛,拓展比赛项目,大力营造钻研计量技术、重视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针对新的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和注册计量师管理办法,组织专门的宣贯培训,确保新制度执行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注册计量师考核和注册管理机制,力争制定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完成省计量技术委员会及1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建立完善全省计量工作专家库,为政策制定、监督管理、技术咨询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加快推动计量共治。加强与工信、交通、住建和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联合推动相关领域计量工作。加强“长三角”地区计量工作协作,落实“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工作一体化相关部署要求,继续推动监管执法协作、标准规范互认、专家库共享等机制的建立。深入推进实施计量军民一体化,加强军地双方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四是加强计量宣传和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计量科普宣传,加强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计量科学技术的普及宣传,探索创建一批“计量科普基地”,吸引更多群众关心计量、了解计量。在“3·15”、“5·20”、“质量月”、“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策划组织计量主题宣传活动,大力传播计量文化、弘扬计量精神,提升全民计量科学素养。

链接:

2020年,贵州计量工作这么干

2020年,安徽计量工作这么干

本文刊发于《中国计量》杂志2020年第3期

分享到:
通知 我要订购 我要订购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